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收縮型城市”這個名詞初次出現在我國官方文件當中。什么是“收縮的城市”?就是“人口在變少的城市”。螺桿泵
在過去三年內中國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說有一萬多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的人口在2000-2010年間流失。計量泵
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單純以2014年-2017年間城區常住人口的變化情況來看,666個城市中有22個城市呈現出連續三年下降的情況。離心泵
其中,有6座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三年流失率超過10%。只有位于東三省的12座“收縮型城市”,同步伴隨著人口密度連續三年下降。
東三省的“收縮型城市”大多是資源枯竭性城市。因資源而生,同樣因資源枯竭而衰退。同病相憐的還有大慶。恐怕沒有哪個城市像大慶這樣對油氣產業的衰退和石油需求疲軟有過切膚之痛。管道泵
人口老齡化、營商環境差、過去經濟體制綜合的矛盾在東三省很是突出。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資源型城市受到一波較大的沖擊。加上改革開放發展40年,人口從這些資源型城市向更利于創業與提高收入的地方轉移,也就是人口與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人口外流、城市收縮,便在東北地區首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