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制約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氣象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2.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頻出。國務院8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此外,相關法律的修訂有望加大環境違法的處罰力度,促進企業更加重視環境治理與環保投入。
政策扶持與現實需求共振的效果已經在環保板塊上市公司的三季報上有所體現,環保領域的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保持高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19%;累計實現歸屬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7%。
其中,大氣、污水、固廢處理與環境監測業務增長較快,仍是環保產業中最大的幾塊蛋糕。大氣污染治理產業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利潤9億元,同比增長60%;污水處理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51%,利潤4億元,同比增長28%;固廢處理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32%,利潤10億元,同比增長7%;環境監測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0%,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9%。
分析人士認為,前三季度環保上市公司業績改善趨勢明確。在政策支持下,環保各個細分產業的盈利模式日漸清晰,資金正在向環保產業聚集。
無論是環保法的修訂還是環境稅的討論,本質上都是強調誰污染誰治理制度的建立,意味著未來政府為企業環境污染埋單將日漸式微,企業將逐漸成為環境保護的行為主體,這將改變現有的環保產業發展模式,為整個產業的發展引來源頭活水。
在今年由霧霾、水污染事件帶動成為政府工作重點并出現投資“躍進”預期后,目前至明年甚至更遠,環保將在轉型大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