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我國是亞洲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雖然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但是依然存在各種瓶頸。
有數據顯示出我國儀器儀表網發展的四大瓶頸:第一是我國創新能力提升慢,技術來源是瓶頸;第二是企業規模及素質制約行業發展;第三是GDP影響依然嚴重;第四是儀控技術是發達國家保持優勢的重要陣地。
一是目前我國正經歷著通過科技創新改變產業結構,從各方面提升國民經濟的重要歷史階段。用儀器儀表進行測量是人們從自然界獲取信息的手段。目前我國的優質儀器儀表絕大多數依靠進口,但最優質的儀器儀表一般都在實驗室里自行研制,市場上無法買到。
二是雖然2011年,全行業企業超過五千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253億元,銷售收入5116億元,利潤總額387億元。但是企業的素質依然有待提高。
三是儀器儀表近幾年雖然取得高位發展,但卻很大部分受GDP影響。單一追求企業發展速度的不健康模式,忽視產品技術創新、產品質量,使行業發展存在很多不健康因素。
四是儀器儀表行業的另一個特征:進出口逆差比較大,是機械工業13個行業里逆差最大的一個,我國持續落后于發達國家。
金融危機以后,在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企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不高;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占有率不高;科研開發力量弱等諸多問題,對 于這些問題,也采取了多種解決措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筆者認為,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機制創新;通過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加強科技投 入,推進技術創新是儀器儀表行業復興的三項法寶。
一、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機制創新
優勝劣汰是市場發展的大趨勢,為了適應市場發展,除舊革新是必要的,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企業的整體素質,按經營狀況進行改組。
二、通過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進行產品結構調整
在產品結構調整中一方面要通過做減法來抑制長線產品,而更重要的是在調整結構做加法時不能盲目地追逐市場熱銷產品的生產,一旦各地區、各部門同時不計后 果上熱銷產品的生產線,其結果是造成該產品的生產能力過剩和新一輪的產品結構不合理。各地區、各部門在產品結構調整中要堅決避免出現結構趨同的現象,不能 讓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牽著鼻子走,而應當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出發進行合理地預期,保證產品結構合理化,保證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科技投入,推進技術創新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技術創新是實現結構調整、產品升級以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強大推進器,是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當然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加強科技投入,推進技術創新是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