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市場傳言,鐵礦類企業減稅方案已完成,一旦通過審核,有望實現企業綜合稅負率在25%的基礎上減少10~15個百分點。工信部將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辦公室一起上報方案并積較爭取通過。
記者從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了解到,該部門的確曾對鐵礦類企業的綜合賦稅進行調研,但具體的減稅措施還是要財政、稅務相關部門來負責,工信部只是報告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鐵礦石礦山集團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較弱。我國鐵礦石企業綜合生產成本高達90~100美元/噸,是鐵礦類企業的2~3倍,上述減稅政策一旦出臺,將大幅提升鐵礦類企業利潤空間。
擬為礦企減稅10~15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國鐵礦開采企業需要承擔的稅種包括增值稅、資源稅等10多項,綜合稅負率約25%。目前工信部正在積較爭取的減稅方案一旦通過,將減少鐵礦石類企業綜合稅負率10~15個百分點。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鐵礦石以貧礦為主,且大多深埋地下,開采成本較高,加上25%的綜合稅負率,企業綜合生產成本高達90~100美元/噸,是鐵礦類企業的2~3倍。同時鐵礦石礦山集團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較弱。
“市場上鐵礦石的價格降到80美元∕噸以下時,大多數鐵礦類企業就撐不住了。”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表示,若政府實施上述鐵礦類企業減稅政策,將對鐵礦石企業產生較大的扶持效果。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前企業將一噸鐵礦石加工到精粉的成本大約700元,如果減稅10%,將為礦企降低成本70元/噸,從而較大地增加企業利潤。
記者昨日就未來減稅方案實施后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采訪鞍鋼、首鋼等相關企業,但其負責人均以政策未正式出臺為由拒絕回應。
“在目前鋼鐵業不太景氣的形勢下,鐵礦類企業減稅的呼聲很高。”張琳表示,減稅政策一方面有助于保護鐵礦石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不過多依賴礦企;另一方面可以控制鐵礦類企業過度開采,保護鐵礦石資源;再者,有利于強化鐵礦類企業對礦山的生態保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2年我國鋼產量近7億噸,折合需要鐵精礦超過11億噸,其中60%需要進口。1~10月,我國進口鐵礦石 6.07億噸,同比增加8%~10%;進口均價為131美元/噸,總計支出近800億美元,預計全年需要支出1000億美元。
2012年鋼鐵公司進口礦石的比例可能接近70%,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認為,“鐵礦石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如果不保護鐵礦石企業,它們很可能在競爭中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