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泵業認為目前,我國熱水器行業存在進入門檻低、雜牌多、產品種類多、產品參差不齊、市場混亂、高科技節能產品難普及等問題,產業升級緩慢。我國高能效熱水器的利用率還很低,高能效電熱水器、空氣源熱水泵熱水器、冷凝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日前,我國推出了相關的家電補貼政策,那么熱水泵熱水器如何利用家電補貼實現“產業升級”?
目前熱水泵熱水器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與普通熱水器相比,熱水泵熱水器產品的成本相對較高,消費者受消費能力的限制不能承擔購買的費用,或者出于趨利心理更愿意購買實惠的普通產品。因此,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策的推動和倡導。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政府為了推動節能減排,往往采取兩個手段:一是制定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淘汰高能耗產品。2005年,歐盟以節能減排為主要理由,發布用能產品的生態設計要求(EuP指令),有計劃的逐年淘汰低效率的供熱和熱水設備,推廣節能環保產品。二是制定節能補貼政策,對購買使用節能熱水泵熱水器的用戶進行直接補貼。目前在歐洲、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均有對節能熱水泵熱水器的配套消費補貼和政策支持。日本從今年起對每臺冷凝式熱水器給予2萬日元的補助,并要求到2013年實現本國生產的熱水器全部為冷凝式產品。
據中成泵業了解,以全球最早引入冷凝式熱水器的荷蘭為例,1985年荷蘭政府通過每臺約合100歐元的補貼,使冷凝式熱水器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到了6%。隨后政府又取消了補貼政策,使得其后五年的占有率仍未增至10%。1994年,荷蘭政府再度推出了200歐元的補貼,使其占有率又一下激增至40%。在德國,也是由于1994年開始的政府補貼制度,使冷凝式鍋爐的市場份額由不到5%增加到2000年的50%。從的經驗看,政府的推動對于節能熱水泵熱水器的普及有著較強的關聯性。
我國空調行業自國家推出了節能惠民工程后,國產企業空調受益很大。一方面,高能效空調得到了國家相應補貼,低能效空調迅速被淘汰,空調由定頻向變頻升級,加強了我國空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產品升級后,空調價格下移,消費者花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好的產品,加速了高能效產品普及。消費者得實惠,產業得升級。現在空調行業正向綠色、低碳發力。我國的熱水泵熱水器行業同樣需要這樣的產業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