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8289萬噸到2007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492萬噸;
從最初單一的船舶拉油逐步形成以“衛星平臺—中心平臺—海底管線—陸地接轉站”全天候生產為主、以“油輪穿梭”采油為輔的配套開發模式;
從投產初期依靠天然能量自噴采油,逐步配套形成了以注水開發、潛油電泵和地面驅動螺桿泵采油為主的機械采油體系。
經過十幾年勝利海油人的艱苦努力,一個二百萬噸級的海上油氣田巍然屹立于遼闊的渤海灣南部海面上。
這些逐年攀升的數字和成熟的配套技術充分印證了海上油田大發展的動力——科技。
科技推動了勝利海上油田勘探開發水平的持續攀升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是促進科技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的重要途徑和有效途徑。
多年來,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在1995年海上埕島油田開發先導試驗區初步形成開發方式及工藝、海工配套技術的基礎上,開展了油藏地質、油藏工程、采油工藝、海工及地面工程建設、油藏管理等多學科、多專業的聯合攻關,形成了埕島油田高速高效開發的配套技術。
海上勘探自1988年發現埕島油田以來,主要集中在埕島地區,以埕島上第三系館上段油藏勘探為主。建廠以來,采油廠就注重推廣應用技術、新方法,依靠用層位約束提高地震剖面縱向分辨率處理技術、利用地震信息綜合參數轉換法實現砂體分布的預測技術以及儲層參數的橫向模擬等技術,重點加強了埕島淺山油田帶,下第三系以及外圍的科研力度,取得了三個突破、一個擴大、一個發現的良好勘探成果,連續突破埕島淺山油藏、東斜坡下第三系隱蔽油藏及埕北30淺山帶第三系的勘探,擴大了上第三系勘探,發現了中生界中下部新含油層系,為加快海上產能建設步伐提供了技術保障。
優質的勘探技術,為下步開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埕島油田的第一口試采井埕北151井于1992年投產以后采用船舶拉油。由于埕島海域海況及地質條件復雜、投資高、風險大,在較淺海海域進行油田開發,無經驗可以借鑒。為了高速高效開發好埕島油田,采油廠科研人員深化油藏精細研究,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立了以“衛星平臺—中心平臺—海底管線—陸地接轉站”全天候生產為主、以“油輪穿梭”采油為輔的配套開發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勝利特色的海上油田開發建設之路。
隨之,采油方式也由油田投產初期依靠天然能量自噴采油,逐步配套形成了注水開發、潛油電泵和地面驅動螺桿泵采油為主的機械采油體系。
與此同時,采油工藝技術逐漸成熟起來,海上防砂技術的改進、水平井鉆完井技術的實施、注水工藝的推廣等方面形成了相應的配套技術。其中,分支井技術是當今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主流技術之一。
CB26B-ZP1魚骨狀水平分支井是勝利油田乃至中石化第一口水平分支井,屬于先導試驗井,不僅減少了以往水平井鉆井、套管固井、射孔、完井作業各個環節對油層的污染,同時也增大油層的滲流面積,提高油井的產能,為今后海上的高效開發探明了新路子。
科技能發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采油廠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緊緊圍繞生產發展中心任務,制定完善人才培養規劃,加大人才培養投入,強化培養措施,探索實行了人才隊伍“三條線”管理,持續開展了能力提升工程、“金鑰匙”技術競賽、導師帶徒等活動,實施了海上專業技術人才心理研究、核心人才開發研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與外部交流的力度,每年都組織技術人員參加山東石油學會及其他學術組織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提交專業論文參加研討,開闊了解決油田生產技術難題的創新思路,進一步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
10多年來,海洋采油人敢于攻堅克難,建廠以來累計榮獲各類科研成果327項,其中局級以上獎勵122項,國家級大獎3項,在油氣勘探、油藏工程、鉆井技術等各個方面,形成了具有勝利特色的一系列優質適用的配套技術。